乐文小说网 > 明末:辽东雄狮 > 第五百七十八回 热血青年

第五百七十八回 热血青年


  太平迎宾驿,坐落于广宁城的西面,北镇庙的南面。

  为接待外宾和辽东大小官员,以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而专门选址营建。

  崇祯元年,杨承应刚收复广宁城,就命范文程组织人手修建。

  总共花了两年时间,于崇祯三年的二月建成。

  从北向南,长约九百米;自西向东,宽约290米。

  在其中轴线上,由北向北南依次为一号楼、二号楼、三号楼……十八号楼。

  建成后,由祖泽润率领侍卫保护这里。

  公主的侍女春韵负责训练女仆,王永负责训练男仆,负责服务工作。

  之所以把最北的设为一号楼,是因为从北门出去即北镇庙。

  北镇庙,是医巫闾山的山神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

  元朝时毁于战火。

  明朝洪武二十三年重建,此后两次修缮,最具规模的山神庙至此定型。

  吴又可就住在一号楼。

  听闻杨承应和阿巴泰到访,他大喜过望。

  他道:“草民还在想,经略日理万机,不会这么早见我,没想到这么快。”

  杨承应笑道:“我听闻先生到来,怎么还能坐得住,就和阿巴泰将军一起来拜见先生。”

  吴又可上下打量一眼阿巴泰,便请他们进屋。

  按照古人前堂后室的设定,每栋楼都有至少两间房。

  此外,根据物尽其用的原则,还建有双人间和三人间。

  这是为了方便携带家属来广宁的人。

  杨承应刚坐下,环顾四周,心道:“这谁办的事,竟这般粗心!吴又可明明一个人来,却安排了双人间!”

  正想着回去后,找负责的人说一说此事。

  吴又可似乎早猜到杨承应的想法,边倒茶边笑道:“经略别误会,和我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小友,有事出去了,还没回来呢。”

  “哦,原来令徒也一同前来。”杨承应笑道。

  吴又可摇摇头:“非也,他只是我在来辽东的路上遇到的小友,想来辽东。我见他学识了得,便和他结伴前来。”

  一听学识了得的评价,杨承应眼睛都亮了起来。

  “请问,这位小友是谁啊?”他忙问。

  “此人姓黄名宗羲,字太冲,浙江余姚人。其父亲因得罪魏忠贤而被下狱,不肯陷害忠良而自尽。”

  噗……

  吴又可话还没说完,杨承应就吐了口茶。

  明末的大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居然来了辽东。

  “经略,你怎么啦?”吴又可关心地问。

  “没……没事。”杨承应随口道,“我只是因为听说过他,感到有些惊讶。”

  吴又可想了一下,便道:“哦,草民想起来了,这位小友早年因为父报仇,而名闻一时。”

  “正是。”杨承应暗暗替崔呈秀捏一把冷汗。

  这位英才不会是去找崔呈秀的麻烦了吧,他想。

  刚想完,便听到脚步声。紧接着,就见一个身着圆领大袖衫、头戴四方巾的青年阔步入内。

  从看到杨承应第一眼,青年就不顾奔波辛苦,作揖问道:“请问,阁下就是蓟辽武经略吗?”

  故意把官职分得这么清楚,看来有不满想表达。

  “正是。”杨承应抱拳,却没有起身。

  青年也不在乎,没好气道:“原以为威震辽东的杨经略是何等人物,不想也和一般人物没区别。”

  “谢谢夸奖,这是对我最大的赞美。”

  杨承应回应的云淡风轻。

  青年一怔,冷笑道:“果然,阁下修炼的脸皮工夫,高人一筹。”

  “不敢,不敢。”

  杨承应话锋一转:“我能请问小兄弟,为何一见面就对我恶语相加吗?”

  “你自己做过的事,还用问我吗?”

  “哦?请问,我做过什么十恶不赦的事。”

  “你收留阉党,还勒索他们的财物,这还不算十恶不赦!”彡彡訁凊

  果然是旧事重提。

  “小兄弟,你看这里治理的如何?”杨承应决定换个策略。

  青年双手环胸,勉强承认:“还行,虽比不上江南之富庶,却也算难得。”

  “你口中的‘还行’,却是阉党出身的阎鸣泰和东林党出身的黄正宾,用心治理的结果。”

  杨承应淡淡地说道。

  “这……”青年瞪大眼睛一句话都说不出。

  相比后来的大儒,现在的黄宗羲还算是“愤青”一枚。

  “听闻足下乃少年英才,我想问,你对赋税有什么看法?”

  杨承应继续问道。

  “我以为,张太岳的一条鞭法大有问题。他要求各地都上交银子是不对的,江南富庶,多产白银。”

  “可西北、东北等地白银产量少,却还收银子,十分不妥。应该种什么的,就交什么!”

  “而且历代改革,百姓的赋税反而加重。这都说明,想要改革,就应该深入了解情况再改,而不是一味地用一个标准。”

  黄宗羲对这方面很有研究,正想在杨承应面前扳回一城,说得特别详细。

  杨承应微笑的听着。

  阿巴泰听不懂,默不作声。

  吴又可则一脸欣赏,他盼着这样优秀的青年有个能赏识他的人。

  “你知道,整个辽东镇有府职人员多少吗?”杨承应问。

  “什么是府职?”黄宗羲问。

  “就是不区分官和吏,只按职位大小领薪俸的辽东镇各级办事员。”

  杨承应解释道。

  “办事员?你难道是说从上到下只以职务区分,而不是等级吗?”

  黄宗羲很快领悟到其中奥秘。

  杨承应心中赞叹,点头回应道:“没错。”

  “这和我说的税有什么关系?”黄宗羲问。

  “收税靠的是人,我辽东镇六州十五县七十五乡和一个特别区,包括我在内,共有府职人员4383名。”

  “这么多。”

  “这么多的人,除了少数来自五湖四海的士子,绝大部分都出自本镇。为了培养他们,我每年耗费的钱粮,足以养活其他明军三十万。”

  “我懂了,历代改革之所以失败,是缺乏大量的基层人才所致。”

  “不错。可是哪个臣子敢培养这么多的人才,又有哪个臣子靠一己之力能养出这么多人呢。”

  杨承应说道:“为了管理好地方三次大的改动,投资兴建一大批求知学堂只为速成人才。”


  (https://www.lewenwuxs.com/0/358/7224205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w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