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逆清1845 > 第307章 北上勤王

第307章 北上勤王


  曾国藩心中有所猜测,脸上却并无多少神情表露出来,只是微微感叹道:“汉王殿下志存高远,非我所能评价。”

  孔繁灏从曾国藩这里得不到几句实话,他左右看了一眼,只能轻声道:“涤生,老兄前些时日偶得一篇手札,疑似八大山人的手笔,这次正好让你看看。”

  说完,他竟然直接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封手札,放在了桌子上。

  曾国藩看了一眼孔繁灏,不动声色地推开面前的手札,里面哪里是什么八大山人的手笔,分明是昔日故人罗泽南的笔迹,上面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一封给孔繁灏的信件,但是里面也提到了曾国藩。

  罗泽南的意思很简单,当今天下大势虽然还未彻底清明,但是二位也都是聪明人,应该知晓当下局势到了这个地步,真正能争夺天下的只有复汉军和太平军两家,而观太平军的行止,已经彻底绝了跟儒家士林和解的可能,也就是说过去天下易鼎时作为香饽饽的儒家士林,影响力反而已经不如过去了。

  当今天下,孔繁灏也好,曾国藩也罢,其实都是小号的林则徐,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选择弃暗投明,加入到复汉军麾下,要么就只能跟着大清朝一道共沉沦。

  当然,如果孔繁灏和曾国藩愿意投诚,那么汉王府将会封孔繁灏为山东巡抚,总领山东军政,曾国藩为河南巡抚,总领河南军政,此外孔繁灏的衍圣公可以保留名位,但是得取消衍圣公一系的特权,且不可世袭罔替。

  从内心来说,孔繁灏并不愿意接受这一略显苛刻的条件,但是现在也没办法,除非他愿意跟着大清跑到关外去当这个所谓的衍圣公,否则就只能按照复汉军的意思办,否则将来孔家连活下去都有些艰难。

  曾国藩沉默了片刻,他轻轻叹了一口气,复汉军给他曾国藩的待遇还真不算低。

  要知道,现在汉王府旗下六省巡抚几乎都是原先的老人,就连左宗棠、罗泽南都没有得到外放巡抚的机会,而这一道坎又是左宗棠、罗泽南二人所必须经历的,否则将来也无法出任内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复汉军的诚意。

  当然,待遇也不是凭白给的,罗泽南在信中也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希望孔繁灏和曾国藩能够以河南、山东百姓为念,尽量保全百姓不受战火波及,尤其是面对太平军即将进攻山东,一定要予以严厉回击,坚决挡住太平军的进攻,从而给复汉军的兵力调整争取更多的时间。

  看完了手札以后,曾国藩将它翻过来盖在了桌面上,让孔繁灏心中却是微微一颤。

  “涤生兄,莫非你还有其他打算?”

  “文渊兄,于我而言,还能有什么打算?”

  曾国藩自嘲地说了一句,他轻轻摇了摇头,道:“罗罗山的意思分明是让你留在山东,留够人望即可,将来复汉军北上之际,孔家举族归顺,总少不了一个安稳,只是荣华富贵却是没有了。”

  孔繁灏点了点头,他心中虽有不舍,却也知道这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待遇。

  曾国藩继续道:“可是对于我而言,所谓的河南巡抚意思再明显不过,眼下留在山东训练团练,可将来要是复汉军北上之际,则需要全力配合,共击太平军。我得成为王之前驱,才能求得一线生机。”

  想到这里,曾国藩多少有些心灰意冷,他心中明白,成为这个王之前驱的还不止是他,甚至还有苗沛霖,还有林则徐等等这些人,可是不这么做,又能怎么办呢?

  .......

  江宁,鸡笼山东麓山阜上的鸡鸣古寺,自古有着‘南朝第一寺’的美誉,昔日与栖霞寺、定山寺齐名,乃金陵最为古老的梵刹,香火一直旺盛不衰,哪怕外界纷纷扰扰,也打搅不了这里的几分清净。

  林则徐坐在茶房当中,在一旁作陪的则有李鸿章和潘曾绶二人,众人身后则站着潘祖荫、林汝舟、周腾虎以及魏源等几人。

  “穆翁,家父年迈,实在动不得身,这才让我来代替家父送一封信。”

  潘曾绶恭恭敬敬地从身后潘祖荫的手中接过一只木匣,将上面的密封打开,从中取出一封信件,碧公布经地呈递了上去。

  林则徐轻轻点了点头,双手接过了信件。

  说到底,潘世恩算林则徐的‘恩师’,关系本身就非比寻常,固然二人在某些事情上没有达成一致,但是并不影响林则徐对潘世恩的敬重。

  林则徐微微犹豫了一番,却没有急于取出里面的信件,而是关切地问道:“芝老身体可否是无恙?”

  “家父身体康健,每日里尚能吃下两碗小米粥,来之前家父还特意叮嘱,让穆翁保重身体。”

  林则徐身为名臣,养气功夫固然一流,可此时也多少有几分英雄落寞的凄清,他这些日子接到的坏消息一天比一天多,可却还得保持着泰山崩于面而色不变的架势,唯独心中的苦楚,只有自己才清楚。

  他取出了里面的信件,却惊讶地发现里面只有四个字。

  “北上勤王。”

  林则徐微微一愣,却也明白了潘世恩的用意,顿时放声大笑了起来。

  一旁众人纷纷不解,不知道林穆翁为何突然发笑,只能看了过来。

  林则徐环视了众人一眼,并没有直接开口说话,而是将目光落在了李鸿章的身上。

  “少荃,老夫决意北上勤王,你可愿随老夫一同前往?”

  “学生......学生自然鞍前马后,穆翁北上勤王.......学生......学生自然没有不去的道理。”

  李鸿章没有想到林则徐突然问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他措手不及之下,给出来的回答也有几分言不由衷。

  开什么玩笑?这个时候北上勤王,到底有几颗脑袋不够砍?

  李鸿章看似愿意北上,可实际的想法却也表现得极为明显。

  林则徐转头看向了潘祖荫,道:“在钟呢?”

  潘祖荫年纪最小,也没有官职功名在身,便索性回答道:“穆翁,学生还想再多读几年书,再为朝廷效力。”

  不食君禄,不为君忧。潘祖荫这番话虽然有些取巧的嫌疑,但是说出来,谁也指摘不了什么。

  林则徐最后将目光放在了长子林汝舟的身上,道:“镜枫,你呢?”

  林汝舟十分果断地回答道:“爹去哪里,儿子就去哪里,需服侍父亲左右。”

  众人微微点头,也就林汝舟所言最为真诚,而且也能看出来,林汝舟并不是为了大清朝,纯粹就是为了老爹而已。

  然而在问完了一圈后,林则徐却笑着摆了摆手,道:“你们不能去,这忠臣有人去当,孝子同样也得有人去当。少荃,南边给了你们父子两个什么承诺?”

  李鸿章难得老脸一红,心知情况已经暴露,便老老实实回答道:“家父安徽巡抚,学生入侍从室,担任战略规划室副主任。”

  林则徐自然明白侍从室在南边的分量,这个‘战略规划室’恐怕就是智囊团中的智囊团,能在赵源身前说得上话的,可见李鸿章这一身前途怕是已经有了。

  听完这番话,林则徐看向了潘祖荫。

  潘祖荫也老老实实道:“家父四川巡抚,学生侍从室机要室副主任。”

  一旁的潘曾绶脸色微红,咳嗽了一声,道:“穆翁,将来无论是镜枫还是听孙,总是亏待不了的.......”

  到了这一步,林则徐自然已经全然明白了。

  老狐狸与老狐狸之间的沟通往往并不需要长篇大论,稍微提点一句,双方就能将彼此的用意猜得透透彻彻。

  所谓的‘北上勤王’,还是让林则徐知情知趣,将一个完好的江南交给复汉军,这么一来子孙得了里子,而他林则徐也能继续维持一个忠臣孝子的角色,将来一样青史留名,万世流芳。

  林则徐微微一笑,“既然汉王殿下这么大方,那老夫也就厚着脸皮为幼丹讨一份前程。”

  所谓的幼丹,指得是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此人乃道光二十七年的进士,与张之万、沈桂芬以及李鸿章、郭嵩焘等人同年,属于难得的俊杰之才。

  一旁的潘曾绶点了点头,这点要求自然算不得什么,况且沈葆桢的确是个有才能的人物,将来若是得到了汉王殿下的青睐,说不定还有更好的前程。

  林则徐深深叹了一口气,束手而立,道:“老夫乃累受皇恩之臣,如今国难当头,自然不好袖手旁观,此次北上勤王,当备上一副棺木,无论如何也要救国难,保社稷,保名教,纵使身死,亦当无悔。”


  (https://www.lewenwuxs.com/1298/1298767/10957009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w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