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小说阅读 > 第113章 朱元璋的野望,航海之心!

第113章 朱元璋的野望,航海之心!


詹徽蹙眉:“李大人,话不要乱说,当心你头上乌沙!”

    那李大人忍不住浑身打个冷颤,赶忙改口:“呵呵,瞧下官,老咯,眼睛都开始花咯。”

    众人相互对望,彼此心里都在震撼着什么,却皆讳莫如深,不敢乱言。

    工部侍郎李知行说的不错,许多人都感觉最近奏疏批的,不但有学问了很多,很多意见给的更加一针见血、言语干练,起初他们以为老爷子学问增长了。

    这不稀奇,毕竟老爷子是那种自我学习能力超级强大的人。

    可李大人这一番话,未免不让他们陷入深深怀疑之中,有没有可能,这奏疏,不是老爷子批的呢?

    这么想着,众人如何不纷纷打个冷颤!

    而且看詹徽这谨慎的样子,他们顿时察觉似乎真是这么回事。

    嘶!

    莫不是老爷子觉得年纪大了,重启了殿阁那群老学究?

    众人心里,纷纷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等众人各自回到自己衙门之后,有一些心眼活络的官吏,便借口去殿阁衙门看了一趟。

    衙门里几个老学究,在分门别类的整理着奏疏。

    这群老学究….并没有在批奏疏!

    一时间,来殿阁的许多高官大人,都忍不住纷纷倒吸凉气!

    不是殿阁在批的奏疏,那老爷子是将奏疏给谁在批?

    而且谁有胆子批?

    除了东宫太子朱标,谁有这个权力替老爷子批奏疏?

    深深的问号,在好一些大臣心里埋下种子。

    难不成,就当时李大人所说,和天云观有关….

    那里,

    有老爷子的朱家人?

    众人心中都有如此想法。

    但不确定。

    他们也不敢问,只能默不作声的将这震撼的事埋在心里!

.

    ….…….….….….

    下朝之后的朱元璋,直接回到谨身殿。

    谨身殿的案牍上,摆放着朱长夜描绘的地图。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盯着地图再看。

    “咱爹….真的凭着史料分析,就能画出地图?”

    朱元璋不太信,这有些匪夷所思。

    即便是仙人,也不该能做到这般才是。

    这是朱元璋心中想法。

    “去叫蒋瓛来。”

    朱元璋随口说了一句,眼睛还盯在朱长夜的手绘地图上。

    没多时,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便走来,纳首道:“卑职见过陛下。”

    朱元璋点头嗯了一声,沉默了片刻,他才道:“去景仁宫。”

    蒋瓛愣了愣,赶紧点头道:“是!”

    景仁宫,是朱元璋的私人藏宝宫殿。

    这里面皆珍藏着,大明和前朝各类宝物。

    这里是皇宫内最机密的地方,有锦衣卫层层看守。

    老爷子已经很久没来了。

    所以今天,

    陡然告诉蒋瓛说要来景仁宫,蒋瓛还是忍不住发愣了一下。

    等抵达景仁宫之后,朱元璋便独自来到一处大殿内。

    大殿的墙壁上,挂着一副硕大的地图!

    此图极大,十五尺长,十七尺宽,几乎占据了整一面的墙壁。

    这是一份,明朝的世界地图。

    以大明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至爪哇,北至蒙古。

    山川河流,寨堡驿、渠塘堰井、湖泊泽池、边地岛屿,等等有标注的地方,光是有明确标注的地方就有一千多处。

    而且在地图下方,是海线。

    若是朱长夜在这里,他一眼就能认出,那里是欧洲、是非洲。

    除此之外,世界上主要的山脉和海港,也都在地图上一一标注。

    这是属于大明的国家宝藏。

    大明混一图!

    此图是两年前编纂完成,并且秘密送到皇宫的。

    这是朱元璋耗费十余年的成果!

    参与编撰地图的人,在成图之后,都被朱元璋严格控制了起来,主要编纂的人员,甚至.…已经永远消失。

    朱元璋手里拿着朱怀的地图,先看了一眼,然后在朝墙壁上的大明混一图对比。

    看着,看着….

    朱元璋的眼神和脸色,渐渐的变了起来。

    那眼中,不多时便布满了浓烈的震惊!

    大明混一图是两年前绘制完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一直流传到后世,并被陈列在国家博物馆珍藏。

    这是华夏老祖宗的瑰宝,是存世上最早的世界地图。

    直接到后世,它都是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并由我们自己绘制的古代世界地图。

    不过我们引以为傲的长城,却不在这地图之上。

    长城一直是拱卫北疆的特殊敏感军事区域,而这副地图,多有政治意味在,所以五军都督府和朱元璋,都不同意将长城绘制上去。

    他低头看着朱长夜的地图,再抬头看着大明混一图,不断的开始对比。

    渐渐的,朱元璋神色有些不太对,抬头低头的频率也愈加快了起来。

    到最后,他几乎是趴在墙壁上,眯着眼盯着墙壁上偌大的混一图!

    他面色极其复杂,那海岸线,海岸线下的欧、非等版图,此时在朱元璋手里,那么的现眼,和混一图遥相呼应,不偏不倚!

    还有西方的一些陆地,甚至东出宁波之后的陈钱等淡水岛屿,都在朱长夜的地图上标注出来了!

    虽然说,

    朱长夜画的地图还不甚完整,但现在他手里的地图,和混一图上绘制的,几乎相差无几!

    可不就是缩小之后的大明混一图!

    朱元璋身子渐渐僵硬,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

    良久之后,他的双手死死捏着朱长夜的地图,重重的坐在太师椅上,激荡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震撼!

    绝对的震撼!

    大孙当时告诉他朱元璋,说老爹是凭着读过的史料,去分析和推断出有可能的地图模型。

    朱元璋不得不承认,老爹当真的是用心良苦,不过那时候,朱元璋是有些不以为意的。

    毕竟就算再逆天,也不能凭着文字去凭空想象出来地图啊。

    这未免,有些匪夷所思!

    可现在,实打实的地图放在混一图面前对比,并且许多地方都重迭印证,这怎能不让洪武大帝震惊!

    他低着头,徐徐端着旁边的茶盏,只是那双手,却不自觉的有些发抖。

    “爹!咱服了!”

    朱元璋仰头猛灌了一口茶,努力的平复情绪,炯炯有神的矍铄双目,也缓缓眯了起来。

    “咱爹说过,远在大洋彼岸,还有许多未知的人口,未知的财富.…”

    “咱爹还说过,红薯作物,就是那边的产物,而且那边,还有不畏寒的作物可以种植….”

    说着说着,

    朱元璋神色,渐渐有些不平静下来?

    虽是耄耋已至,可雄心壮志,却从未减弱!

    若是真有这种逆天的作物,若是真能转种到大明国土。

    那么老百姓,还会因为雪灾洪涝等天灾,导致粮食颗粒无收,导致大地主等阶级兼并百姓土地吗?

    朱元璋越来越激颤,那双眼睛,逐渐的散发出炙热的精光!

    航海.…航海!

    朱元璋手指,富有节奏的在桌子上敲击。

    片刻之后,他贪婪的看了一眼大明混一图,起身背着手,平淡的出了景仁宫。

    “去将傅友文,给咱叫来。”

    朱元璋对蒋瓛淡淡说了一句,便背着手独自回到谨身殿。

    很快,傅友文便急促赶到谨身殿。

    “微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

    朱元璋面无表情的看着他:“红薯咋样了?”

    傅友文却是有些耷拉起脑袋,朱元璋神色一紧。

    “出啥事了?”朱元璋赶忙问道。

    傅友文想了想,开口道:“启奏陛下,按理说,这红薯的长势很是喜人,那绿叶子也在温暖的房屋内冒的长长的,可唯独却是不见结果。”

    朱元璋认真的盯着他,良久后洒然一笑:“咱当啥事,咱忘了告诉你,果子长在土里,你去扒几颗看看。”

    傅友文忙擦汗道:“啊?这样啊?是臣愚钝了。”

    朱元璋点头:“嗯,去称量称量亩产究竟能达到多少,明日朝会公之于群臣。”

    傅友文急忙点头:“臣遵旨,臣告退。”

    朱元璋叫住他:“等等,你说,这玩意儿长在海域彼岸,咱若是想看看大洋彼岸还有啥东西,该咋办?”

    傅友文脱口而出道:“回陛下,这个简单,咱大明派一支队伍出一趟海就行.…”

    说着说着,傅友文的脸色有些不对了。

    他痴呆的抬头看了一眼朱元璋。

    老爷子神色晦暗不明,挥手道:“咱知道了,你下去吧。”

    “臣告退。”傅友文急忙行礼退下。

    等傅友文走后,朱元璋眼神才渐渐变的迷茫起来。

    出海,就要造船。

    造船,就需要大量资金。

    要知道,国朝的宝船出海,绝不仅仅只是一艘船的问题,它需要向全球各地方的番夷展现出国朝的强大一面。

    所以船只上的军队配备,火器火炮配备,甚至于马匹丝绸茶叶等配备,都要齐全。

    这些都需要硕大的资金投入,可若是最终仅仅只是出去白跑了一趟,却没有任何收获回来呢?

    朱元璋是个务实的地方,他其实打心底,不想去花这么大的钱财投入到这上面。

    这些钱财抠一抠,能养活大明不少百姓,镇济大明不少天灾。

    可另一方面,

    朱元璋也在纠结,如果真如老爹朱长夜说的那样,海洋上遍地都是财富,那这样….就是一条彻彻底底的强国之路!

    这需要冒险,需要朱元璋去赌,他很谨慎,这已经不是他一个人可以抉择的了,这需要群臣群策群力。

    所以刚才,

    他给傅友文敲打了一番,也是希望傅友文,能替自己在朝堂上说说话。

    朱元璋沉默许久,才拿起案牍上何广义送来的奏疏,起身出宫。

.

    …….….….….….

    东宫。

    冬日的阳光,带着慵懒惬意的金色,透过窗棂洒落到书房的书桌上。

    光影之中,似乎有些许的尘埃在无声的翩翩起舞,渐渐的那些尘埃跳累了,然后缓缓的跌落地面,消散不见。

    朱雄英的书桌上,整整齐齐的放着许多珍贵的史料。

    有前朝的,有当朝的。

    朱元璋这些日子,时不时会送一些史料过来给朱雄英看。

    朱雄英也乐此不彼,闲暇的时候就喜欢坐在书桌上,迎着冬日的暖阳,惬意的看着史书。

    或许对旁人来说,这是枯燥无味的。

    但对朱雄英来说,这是极其具有意义的事,因为透过史书,他能看到金戈铁马跃然于纸上。

    他能看到异族铁蹄,蹂躏汉家子女的惨幕!

    他能看到文天祥、范仲淹、霍去病、卫青等人的身影,在阳光内指点江山杀伐果断!

    透过史书,他能看到异族的罄竹难书罪名,他能看到无数番邦胡虏一次次妄图蚕食汉家国土,而一次次被英雄先辈驱赶!

    那是用血与肉,铸就的华夏血泪史!

    可在这部史书中,依旧有许多污点,那是投敌的,造就五胡乱华、后唐之变….

    等许许多多的血泪史。

    朱雄英看着很生气。

    他不指望后世儿孙,皆能记得先辈在用鲜血拱卫华夏河山,他只希望,后世的人们,能稍稍有点良心,不要崇洋媚外,不要辜负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朗朗河山以及璀璨文化!

    不要觉得我们的文化不够辉煌,许多人丧良心去崇洋媚外的时候,是否想过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在用他们的残骑裂甲去给你们拱卫着咱汉家文明!

    千年之后,谁能自豪的告诉世界,自己的国家拥有五千年的文明?

    除了我汉家儿郎,谁能?

    师尊所说过的大洋彼岸人类,欧洲?美洲?配否?

    “呼….”

    朱雄英深深吐出口气。

    今日他看东西太久了,起身往外走去,打算散散步透透气。

    门被推开,暖阳从门前斜照进屋,屋内瞬间明亮起来,一股子冷风,也扑簌簌朝屋内呼啸而来。

    朱元璋笑呵呵的看着朱雄英认真的样子,开口道:“咱在外面看你很久了,一动不动的,在想事儿?”

    朱雄英啊了一声,道:“爷爷,您老来很早?”

    朱元璋点头道:“嗯,有一会儿了,不忍心打断你,可咱看伱一直看阳光,这可对眼睛不好。”

    朱雄英抿嘴笑笑,将心思收拢起来。

    朱元璋则将一份蓝皮奏疏,递给朱雄英。

    这是锦衣卫的。

    朱雄英认识,和普通黄皮奏疏不同。

    (本章完)


  (https://www.lewenwuxs.com/3826/3826087/11110990.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w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