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崇祯重振大明全文小说 > 第325章 长江水师

第325章 长江水师


在任命李养正担任长江巡阅使后,朱由检为了保证他在长江上收到税,决定给他一支兵马。

    想着南京的提督操江,说道:

    “提督操江一职,设有文武两员。”

    “今后文操江之兵,改为长江巡阅府管辖。”

    “南直隶以西江防,归长江巡阅府负责。”

    文官提督操江,之前由刘志选担任。刘志选是阉党核心人员之一,因为动摇中宫,已经被朱由检定了死罪。他的提督操江一职,自然无法担任。

    但是这个职位朱由检一直没有增补,为的是让武操江掌握江防。

    如今设立长江巡阅府,朱由检将文操江的兵马,改为巡阅府负责。

    把南直隶一段长江的防御,完全交给了武操江。

    这个决定,在朝堂上引起的反弹很大。因为谁都知道,长江的江防数南直隶最重要。提督操江只有在南京,才有强大的影响力。

    如今皇帝把文操江的兵马转到长江巡阅府,相当于事实上撤了文操江一职,朝堂上的文官自然很不满意。

    所以很快就有文官指出,武操江怀宁侯孙承荫扣克镇江班军盐菜银,各军呼噪。江南的官员对此多有耳闻,希望皇帝慎重,要任命文官操江。

    朱由检听到怀宁侯这么不堪,眉头微微皱起。他是实在没有想到,自己想重用武操江的当口,勋贵这么不争气。

    虽然不至于因为这些风闻就把怀宁侯问罪,朱由检心里却对这个人颇不满意,询问道:

    “怀宁侯什么时候担任的提督操江?”

    “到现在已经几年了?”

    兵部尚书袁可立道:

    “怀宁侯孙承荫是天启二年十一月提督操江,到今年将近六年了。”

    朱由检当即借题发挥,说道:

    “武官五年一任,怀宁侯担任了五年多的提督操江,如今也该换了。”

    “让他回京述职,勋贵之中,有谁愿意担任提督操江?”

    参加常朝的勋贵,顿时跃跃欲试。

    在常朝举办这么长时间后,最初对参加常朝很积极的勋贵,到现在已经变得很少了。仍旧坚持着参加常朝的,都有一定的政治野心。

    诚意伯家族因为和东林党不睦,在东林党被解除党禁、开始起复的现在,刘孔昭一直坚持参加朝会。此时听到皇帝询问,他当即就自荐道:

    “臣愿前往南京,为陛下整顿江防。”

    还有几个勋贵,同样想担任此职。

    朱由检对刘孔昭整顿江防的说法很是满意,再加上温体仁为他说话,当即就任命道:

    “诚意伯刘孔昭,接任提督操江,任期暂定五年。”

    “江防如何整顿,要有什么成效,写个奏疏上来!”

    让他按督抚的施政纲要,写个整顿江防措施。以后检阅的时候,就按他奏疏上写的来。

    刘孔昭欣喜领命,对自己和温体仁交好的做法,心里颇是得意。

    之前他正是听说温体仁和东林党闹翻,所以走动了一下。如今在朝堂上,就发挥了作用。

    不过能不能坐稳这个位置,还要看奏疏写得如何。到了南京也多少要做点样子,整顿一下江防。

    群臣听到皇帝换了一位勋贵担任武操江,就是不说文操江的事情,这时也有些急了。袁可立道:

    “提督操江一职,事关南京江防。”

    “陛下之前在设置提督时,同时设立护军使。”

    “臣以为当设护军使,辅佐提督操江。”

    这个说法,有点打动了朱由检。之前他设立护军使,为的就是协调军队和地方关系、保护监督军队。

    提督操江一职,关系南京的安危,确实不能完全交给勋贵,也不能让一个人掌管。

    否则刘孔昭像孙承荫那样贪污军饷,就不合自己的本意了。

    所以他思索之后,说道:

    “提督操江一职,以后改为长江水师提督,简称长江提督。”

    “长江巡阅使兼有护军使职责,有监督保护长江水师的责任。”

    “以后长江上的兵马,皆归长江水师。”

    把以前分属文操江和武操江的兵马合在一起,成为长江水师。

    这样长江提督和长江巡阅使,就成为新的长江水师负责人。

    对此袁可立能够接受,其他文官对提督和护军使的设置不太明白,再加上巡阅使的衙署在九江和武昌,可能很少去南京。对南京的长江水师,可能谈不上监护。

    所以太仆寺卿秦士文道:

    “长江如此之长,提督和巡阅使又不在一个地方,如何一起承担长江水师职责?”

    “臣以为可将长江分段,再像驿站一样,在各段设立兵站。”

    朱由检对此颇为赞许,说道:

    “具体如何分段,诚意伯和李巡江一起划分。”

    “原则上长江提督负责下游,长江巡阅使负责中上游。”

    “长江巡阅使之下,再设一专门的护军都尉常驻南京,执行护军职责。”

    “中上游的兵马,同样要设置将领,作为长江提督下属。”

    把长江上的兵马,仍旧是主要分成两部份:下游的南直隶段水师,中上游的长江巡阅府水师。

    两部分又相互交叉,长江提督和巡阅使皆有权插手。

    这样分别制衡,又各有侧重,文官都感到满意了,诚意伯刘孔昭也觉得不错。

    因为这样一来,他就能插手长江中上游的兵马了,甚至能通过这支兵马,插手长江巡阅府。

    这时朱由检又嘱咐他道:

    “长江水师一定要严加操练,并且整顿战船等武器。”

    “长江航道疏通后,沿途可能会出现水匪,长江水师要加强打击。”

    “同时要防止走私,对沿江运货的船只,可随时进行抽检。”

    “一旦发现漏税,可以让随行的税务司官员罚款。并且记录船主姓名和船号,给予警告处分。”

    “警告次数多了,可以发放禁令,禁止其在长江上通行。”

    对长江水师的设置,朱由检主要还是为了收税。同时有用税款养一支水师,为以后做准备的意思——

    毕竟北方的灾害实在太严重,如果以后在北方待不下去,他可能会到南京去。那么长江水师,自然要加强建设。

    刘孔昭听到长江水师有剿匪缉私的职权,顿时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对的,自己可以通过长江水师,插手长江巡阅府。

    文官则不乐意了,兵部左侍郎闵梦得道:

    “长江上不止有运货的,还有捕鱼的渔民。”

    “若是让水师胡乱抽检,可能有碍民生。”

    朱由检闻言皱眉,因为他对大明官兵的操守也不抱希望。所以思索之后,说道:

    “那就定个标准,不准抽检小船。”

    “例如三十吨或五十吨以下的,可以不用抽检。”

    “低于这个吨位的船只,税务司予以免税。”

    “但是客船必须登记,而且审查资格,发放营业执照。”

    “对于船只有危险、或者船主船员有劣迹的船只,不准用于客运。”

    这个政策,受到了很多官员欢迎。

    因为皇帝的免税,很合他们胃口。

    至于对客船发放执照,也是一件好事——

    俗话说:“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那些江上的客船,确实应该规范。

    在皇帝和群臣的商议下,长江航运的各种政策,逐渐得到完善。

    不过这个时候,专督河道侍郎李从心,又提出一个问题:

    “长江水流较急,所需纤夫数量,应该远远低于运河。”

    “但是一些浅滩处,却仍可能用到纤夫,需要浅夫疏浚。”

    “从下游往上游行船,更是有可能在水流湍急的地方经常用。”

    “这些纤夫、浅夫,还有运货的脚夫,应该从哪里来?”

    对这种具体的问题,朱由检就不如何了解了。甚至他的心中,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毕竟在他的认识里,船只通行很容易。

    如今被李从心提醒,方才醒悟现在的船只没有动力,一旦发生搁浅,就得纤夫拉船。

    这让他皱了皱眉,有些明白了现在水运的船只都不大、有很多百十吨小船的原因——

    实在是越大的船只搁浅后就越麻烦,行船多有不便。

    与之相比,海上几乎可以说是一直有风,通过船帆的角度变化,能一直利用风力行船:

    『这样看来,南北海运发展起来后,对运河的冲击很大啊!』

    『依靠运河谋生的人很多,要想办法分流一点。』

    所以他询问道:

    “运河上是如何做的?”

    “纤夫、脚夫如何招募?”

    太仆寺卿秦士文道:

    “运河水驿,从沿岸州县征调长纤。还有一些临时招募的短纤,甚至募民为短纤。”

    “长江上也有水驿,有些地方可按此办理。”

    朱由检听到有制度,当即就点头道:

    “李养正曾担任漕运总督,应该知道这些。”

    “长江航运的事情,就由他去疏通。”

    “另外,漕运总督那里也要出些人,帮助长江巡阅府组建。”

    “允许长江巡阅府,去运河那边招人。”

    说着,他向杨景辰和郭允厚道:

    “让李养正先到京城来,确定长江巡阅府编制,再在南下时沿着运河招人。”

    “长江巡阅府下属官吏品级,皆按之前规范的制度来。”

    “吏部和户部推算一下长江税务司能收多少税,能养起来多少人。”

    对于长江巡阅府,朱由检寄予厚望,希望作为自己调整后的新制度,在南方的标杆。

    说实话,他现在推行的各种制度,大多集中在北方,甚至就在京城。南方最多影响到南京,对其它地方的影响很微小。

    长江巡阅府的设立,是关系湖广、江西、四川等省份的大事情。如果能用新制度打开局面,以后他在南方推行新制时,阻力就会少很多。

    可以说,现在的长江巡阅府,就是朝廷插足南方的触手。它的设立成败,可谓事关重大。

    如此商量很久,终于定下了长江巡阅使和长江提督等官职,把整个长江梳理了一遍。

    群臣中没有经历过这种事的,终于体会到了为何很多官员,都说去年累的原因——

    只是一个衙门的设立,就让他们感觉颇是疲累。去年皇帝调整了六部九寺的绝大部分机构,那些年前任职的官员,当然感觉很累。

    此时,这些人就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结束朝会。

    不过朱由检却没有立刻宣布结束,而是向杨景辰道:

    “去年朕曾说过,以后督抚廷推时,候选人要写出施政纲要。”

    “根据施政纲要推选督抚,并且作为以后考核的依据。”

    “现在已是四月,离八月选官只有四个月,只够路途远的地方打个来回。”

    “所以今年要更换的督抚,杨卿现在就可以选定候选人,然后给他们发信息,提交施政纲要。”

    “这是第一次实行,杨卿务必用心!”

    施政纲要的事情,去年已经定下。甚至朱由检在此之前,就让人向孙传庭透露了这个消息。

    按照之前的商议,三边总督、两广总督、延绥巡抚、保定巡抚、湖广巡抚、应天巡抚、云南巡抚、福建巡抚,都要在今年更换。

    杨景辰需要以吏部的名义,询问这些人是否愿意留任。并且给地方的督抚候选人,传达书写施政纲要的消息。

    朝堂上的官员,则是一阵激动。因为他们相比一两个月后才能收到信的地方官员,拥有很多优势。能够提前一两个月,书写施政纲要。

    很多想去地方任职、也有资格被列入督抚候选的,开始想着办法,让吏部把自己列为候选人。

    不过,朱由检却没有给他们走门路的机会,说道:

    “地方布政使、按察使,还有朝中的尚书、侍郎、正卿、少卿、佥都御史等官,都可选择心仪的地方,书写施政纲要。”

    “只要资格足够,所写的施政纲要又能被朕认可,皆可列入候选。”

    “待到八月选官时,一起参与廷推。”

    直接把候选人的选择,捏在自己手里。

    这是他之前在廷推选官时,就定下的办法。

    毕竟在廷推被文官广泛认可、非廷推官员很难当下去的情况下,他不可能推翻这个制度。

    为了保障廷推出的官员都能符合自己心意,他决定从候选人开始,就掌握这个名单。

    这样无论廷推出的是谁,他都能够接受。廷推出的官员,能力会有保障。(本章完)


  (https://www.lewenwuxs.com/3861/3861381/1111077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w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