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美漫:开局指导蝙蝠侠遇牧烧绳 > 第两千五百五十章 披风争夺战(七十)

第两千五百五十章 披风争夺战(七十)


很多人总是搞不清楚这二者的关系,很多人都认为能力和才华其实是一件事,但在心理学中,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精神驱动和需求。

        你以你的能力完成了一件事,这叫做你有能力完成某事,你以你的能力很完美,甚至是远超规格的完成了某事,叫做你在某方面非常有能力。

        你对某些事有激情,能够长时间专注,不从众,能创新,并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既与他人不同,又比他人更好的成果,并且能从中深受鼓励,这叫做你在某方面有才华。

        你的老板让你去做某事,你做了并且做完了,那你就是有能力完成这份工作,你做得比较好,就说明你能力比较强。

        但是驱动力是老板的任务,收获可能是工资或者是老板的表扬,不论是驱动力还是收获,都是间接的,外在的。

        但如果你自己去做某事只是因为自己想做,经过思考之后完成了这件事,在过程中你自己对此感觉到分外满足,精神得到了慰藉,心情得到了放松,同时还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果,就说明你在这方面有才华。

        不论是驱动着你去完成这件事的想法,还是感到精神愉悦的收获,都是直接的,内在的。

        能力更像是与外界社会交际的一种工具,而才华更像是锚定自己存在价值的体系。

        能力通常是一锤子买卖,你可能有能力读书考试,有能力经商从政,有能力说服他人,为了获取你的生存需要,你将不断运用这些不同的能力在社会中立足。

        才华通常是完整的系统,你的精神驱动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执行能力、反馈机制高度统一,你能从这一件事当中获取你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全部。

        而由此可以看出,编辑部给狂笑之蝠这一角色只设定了能力。

        他有能力打败强大的敌人,他有能力谋划一个庞大的阴谋,他有能力获取某样强大的道具。

        但是他有这么做的精神驱动力吗?有从多方面、多角度正确认识这一事件的认识能力吗?有对完成这一过程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的能力吗?有将别出心裁的想法落地的执行能力吗?有从完成这一系列事件当中满足自我精神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需要的反馈机制吗?

        很明显,他都没有。

        他想做的,他所做的,他所收获的,他所感受到的,这四样东西完全没有关系。

        他想毁灭宇宙,但是他没有采取效率最高的方法,他所采取的毁灭宇宙的方法其实也毁灭不了宇宙,他没有收获到毁灭宇宙,他也没有从他毁灭或不毁灭宇宙的种种行径当中感受到任何快乐。

        这么说可能有些单薄,但如果略作对比,就能明显感受到差距。

        小丑想要蝙蝠侠笑,于是他就花招百出,竭尽全力,不断地导演出有可能让蝙蝠侠发笑的戏剧,他有好几次差点让蝙蝠侠笑了,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自内心的快乐。

        蝙蝠侠想向罪犯复仇,于是他磨练自己的技巧,提升自己的水平,打造出了黑暗骑士的威慑力,在法律顾及不到的地方建立了一种新的秩序,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感觉到满足。

        所以小丑在逗笑蝙蝠侠方面和蝙蝠侠在打击犯罪方面都是有才华的。

        哪怕编辑在狂笑的剧情当中加上那么一句“他终于用他强大的智慧接近了他的目标,此时他由衷的感到快乐”,这个人物都不至于这么单薄。

        人物的动机让观众们明白他的追求,人物的手法让观众们明白他的能力,人物的收获让观众们产生共鸣,如果这些都没有,那观众们到底是在看些什么呢?

        就像狂笑利用时间跳过完全的隐没了蜘蛛侠和杰森的转变历程,编辑部门利用强加给狂笑的各种不合理的能力,完全隐没了狂笑的动机、手法和收获,那漫画读者到底是在看什么呢?

        而席勒在这剧目中的举动虽然没有其他阿卡姆疯子那么传奇和励志,但是他更加直指要害,暴露了狂笑之蝠最本质的行动内核——逃避与虚无主义。

        某一个国家对于其文化内容中角色的塑造其实能够部分的反映这个国家的特质,而角色塑造风格产生的转变也能反映这个国家时代的转变。

        美国漫画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非常单纯的鼓吹英雄主义,把英雄和普通民众区别开来再对立起来,以此来勾勒种种戏剧冲突。

        但那个时候,英雄的价值观还是比较正常的,要勇敢,要强大,要积极进取,要惩恶扬善,这也代表着辉煌年代世界灯塔的骄傲和野心。

        而之后一些反英雄相继出现,他们不再是完全正确的,而是有苦衷,亦正亦邪,故事也不再一味地强调英雄的正确、罪犯的错误,他们不再在意自己对不对了,比起灯塔,他们开始朝着世界警察迈进。

        而当狂笑之蝠这类角色出现,他们不但不再追求理论胜利,甚至也不再探讨实践胜利的方法,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像精神胜利法?

        就算我没有目标,没有计划,不实现自我价值,不考虑自身感受,反正就是赢。

        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逃避思想和虚无主义,当他们开始想,在一个虚拟的世界当中,我能为所欲为,这个角色有多强全凭我设定,你别管我合不合理,这是漫画,较真你就输了的时候,就说明他们既缺乏服众的理论,也缺乏让人真正闭嘴的能力。

        超人的设定离不离谱?在超人出现的那个年代,这个设定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但编辑就是可以通过超人的故事来展现真正的英雄主义,这些情节能够体现出主义,而主义又能说服观众,所以超人大受欢迎。

        蝙蝠侠的设定离不离谱?哪怕是放在现在这个年代,他的离谱依旧为人津津乐道,但是他们有足够的办法让蝙蝠侠的故事在世界范围之内广为传播,且一流行就是数十年,当这变成童年回忆的时候,有多离谱也不是那么重要,蝙蝠侠依旧是明星英雄。

        而且这俩的离谱刊物可不比狂笑少,甚至有一些不为大众所知的古早刊物当中,他俩可真是简谱和五线谱闹离婚,离谱中的离谱。

        这就说明狂笑的失败并不完全来自于他那离谱的设定,而是美国通过漫画说服读者传递价值观的能力减弱,对于世界流行文化的掌控力也减弱了。

        更重要的是,编辑部知道这一点,他们自己也心虚,所以狂笑就必须得赢,因为他们不再有信心利用超级英雄故事来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因为他们明白,这不再是能用价值观输出来颠倒黑白的年代了,所以只有赢才能证明正确。

        所以编辑部只能去其精华取其糟粕,把蝙蝠侠和超人故事当中对于价值观的探讨和对各类社会问题的探讨弃之不顾,只把他们最后的赢拿过来,妄图通过这种方式再创辉煌,结果自然是拉了坨大的。

        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觉得这是编辑部创作水平断崖式下跌,但也不想想,这也不只是编辑部断崖式下跌啊,这明显是这整个国家正在均值回归。

        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就是一部漫画当中一个离谱的角色吗?又怎么会以小见大到这种地步呢?

        但实际上,历史没有巧合。

        2017年9月,漫画《黑暗之昼:铸件》发布,狂笑之蝠初次登场,一经登场就引起热烈反响,随后因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失败的漫画人物之一。

        2017年5月,海外版抖音Tiktok出海,一经推出风靡全美,从此以后,美国各路势力喉舌传统媒体的崩盘、美国世界性话语权的衰落由此开始。

        当时这个软件的主要内容也不是讨论美漫,狂笑之蝠的口碑衰落或许也和这个小小的软件没有关系。

        但纵览历史长河,一连串过于靠近的历史事件只能证明这一刻必定是某个历史节点,一定有什么东西在这个时间点发生了惊人的转折。

        而也同样以史为鉴,这些小事并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把时间线再往前推一些,这恰恰是另一道自东方海域掀起的巨浪的余波。

        由此继续分析,这种虚无和逃避主义以及一定要赢的观念又来自于何处?

        文化上的对垒总是先于一切又慢于一切,因为文人总是自大的预言,却更享受事后诸葛亮带来的虚荣感,文化上发生的转折有时会预兆未来之事,但更多是随时局发生重大变化之后而转变。

        如果我从来没有对手,我自然就不必赢,如果我能轻松碾压对手,我自然可以把我碾压的方法洋洋洒洒写上几篇胜利心得,如果我和我的对手打个平局,我一定极尽春秋笔法来写我如何毫不费力轻松取胜。

        如果是想打却打输了,也至少从其他角度写写为何我们血赚不亏,哪怕至少敢打,也一定要讴歌勇气,诉说正义。

        如果最终展现出来的只有逃避和虚无,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席勒凝视着狂笑之蝠,他曾希望这个角色永远不要在他面前出现,但又从另一个角度希望他快点出现。

        并非是席勒着急打死他,而是一旦他出现,就昭示着席勒心中一直以来悬而未决的某些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站在狂笑之蝠面前,席勒微微闭上眼。

        比飞机引擎的轰鸣声,更响的炸弹爆炸声使他无法再听到任何声音的时候,在震颤中朦胧的视野停留在手表的表盘上,年份的数字停留在了“2016”。

        那么多穿越方式我为什么要写飞机失事??!!现代飞机哪那么容易失事!!!

        啊!!!!!


  (https://www.lewenwuxs.com/3888/3888112/79592181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w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