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天命玄鸟,华夏始焉 > 173.第173章 更替

173.第173章 更替


第173章  更替

    “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做《水经注》!”

    “燕子,燕子,你说若是伐竹为舟,从此顺流而下,大江左右,崇山峻岭,将尽收眼底,又是何等的美景啊!”

    男子对一旁的燕子说道。

    燕子一言不发,静静的站立在一旁的枝头之上。

    男子也不嫌弃自己啰嗦,一边说着,一边取出腰间长剑,在一片竹林之前暂时修整。

    同时,编织了一个竹筏。

    休息一夜,男子打了一些野味,烤熟之后,用洁净的竹片,撕下肉条放在燕子身前,“多谢燕子陪伴,这便是我的谢礼吧!”

    男子说罢,便开始大快朵颐自己烤制的美食。

    燕子站在青石之上,看了看男子,又看了看身前竹片上的肉条,却也低头吃了起来。

    耀眼的阳光透过细密的竹林照耀在地面之上,撒下浅浅炫丽的璀璨梅花。虽然是盛夏之时,但是在这山中,却感到阵阵清凉。

    远处,从山间流淌而下的潺潺溪流汩汩流淌,传来叮当之声,如鸣珮环,隔篁竹,闻水声。

    男子取出包裹之中的笔墨,在纸上简单的记载着什么,罢,又用桐油纸将书写纸张仔细包裹,然后放在放置在包裹最深处。

    做完这些,男子才看向一旁的小燕子,道:“不知道燕儿是否还同我一起前行?”

    燕儿没有回答男子,却也直接落在了一旁的翠竹之上。

    见此,男子笑了笑,随即大步向不远处的大江之畔。

    却见平缓的大江之上,一条竹筏被轻轻推进了水中,然后便见到一个男子走上竹筏,手上持着一根竹子,然后划船前行。

    两岸青山如黛,风景秀丽,水面平缓,一条条鱼儿在水面之下游荡,不惧人影。

    恍然见,声声猿鸣从远方传来,哀婉凄绝。

    一人、一燕、一筏,寄情山水,春来东往。

    燕子低头,男子挥笔: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飞跃大山,飞跃大江大河,山河万万里,山水之中,多有惬意。

    一只燕子在山林、平泉之上雀跃,又有冬日,行走于白雪之上,山人见之,皆惊。

    时光流逝,外界朝廷风云变幻,八百年王朝似乎也到了尽头,曾经的诸多仁政时至今日也变成了阻碍发展的“祖制”。

    皇帝无能,朝堂官员无德。

    恍然之间,似乎已经到了王朝之末。

    白止冷眼看世界,世家林立,长安城之中古老的百年世家张家却也无能人出世。

    “八百年王朝,同周长久,也该更替了!”

    白止自然知道,世上岂能有长久的王朝?

    长久之下,制度古老腐朽,不知变通。必然会被时代所抛弃,而唯有经过血与火的淬炼,才能获得新生。

    白止怕因为有自己的缘故,将这群华夏先民保护的太好,以至于华夏民族失去了勇于奋斗的精神。

    “护佑大汉八百年,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寄情山水,不近红尘。

    世间纷争,冷眼旁观!

    时间纷纷扰扰,山水之中却依旧宁静。

    大汉统治华夏八百载,大汉之名已经深入人心。

    北方、西域等少数民族,皆以学习汉文化而自豪。更有一些百年世家早就融合了少数民族之血脉。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汉室昏聩,应当行更替之事,再造新天!”

    “汉室之功,应当谨记,天子宗室,应当厚待!”

    天下动乱起,天下英雄皆举兵而反。

    大汉八百年,早就是一个腐朽的帝国,

    在起义大军的兵锋之下,节节败退。

    与此同时,大汉在西域诸国的威严渐失,西域之人不尊汉室,皆领兵入华夏,烧杀掳掠。

    战火迅速燃遍华夏大地,唯有崇山峻岭之中,才能得片刻安宁。

    ……

    白止端坐于一处山壁之上,山壁之中有洞穴为巢,而在山壁之下,却见一个几十户的村落座落。

    村落之中百姓安居乐业,生活静谧,躲避外界战火。

    在此居住了几年,白止心中也有些倦了,于是自语道:

    “也该出去了!”

    白止看了看天空,天空之中朝阳初升,璀璨的阳光照耀在他赤红翎羽之上,璀璨夺目,神光无限。

    山下的一个孩童突然一愣,怔怔地望着山壁之上,随即目瞪口呆。

    白止自然没有发现山下的情况,他展露身形,赤红色的翎羽神光浩荡,身后三根长长的翎羽有紫色光彩点缀。

    在阳光的照射之下,犹如闪烁着紫色的星光。

    片刻之间,神鸟身影瞬间消失,紧随着消失的,还有漫天神光。

    孩童此时正在拉扯身旁大人的衣袖,然后指着山壁之上,“娘亲,快看,有神鸟!”

    “哪里有神鸟?”

    一名妇人抬头看去,却看到孩童所指的方向,空无一物。

    ……

    ……

    自汉八百年,西域盐泽之湖逐渐干涸,因此,西域诸国多有被黄沙掩埋。

    而陇西之地,地处西域同大汉交接之处,多有黄沙蔓延,不过,也有山青水秀之地。

    而在此地,却有一豪族矗立。

    “这李家传闻自秦时便存在了,甚至比大汉存在还要长久,不过,这其中的真假,又是谁能知道的呢?”

    一处酒肆之中,一人同同伴诉说着。

    “话说我们这陇西之地并未有多少达官显贵,但是这陇西李家,却也算是一个!”

    “譬如这陇西李家的当代家主,如今就在大汉担任一郡守,这郡守啊,也是有兵有权的!”

    同伴听到这里,也是感叹道:“想曾经大汉武帝之时,是何等的壮哉,有武帝在位,有神鸟庇佑,有贤相辅佐,大汉疆域空前辽阔,而此时呢!?”

    “天下动乱,乱军四起,如今的朝廷……”

    说到这里,那人摇头,似乎不必多言,便能知其意。

    “唉,肉食者某知,吾等岂能知?”

    “……”

    一只燕子矗立在房檐之下,片刻,展翅离去。

    ……

    ……

    一处宫阁之中,虽然未曾有长安皇宫之华丽,却也不失宫阁之雅致。

    一处宫苑之中,却见有杏花犹如白雪一般点缀,花瓣纷纷扬扬,一名豆蔻年华的女子坐在杏花雨之下,在秋千上轻轻的荡漾。

    在其身后,一名模样娇小的侍女正在轻轻推动秋千,同时同坐在秋千上的少女交谈着,“家主似乎已经为姑娘寻好了青年才俊,欲要来问姑娘的想法。”

    “我有什么想法呢!”

    坐在秋千之上的少女身着淡粉色汉服,束腰纤细,鹅颈雪白细腻,与一旁的杏花相映生辉。

    前后垂眸,看着落在自己衣衫之上的杏花,怔怔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

    唯有漫天杏花飞舞,模样美丽的面孔,纤纤素手持着花瓣,静静赏花。少女似乎有些许异域风采,更有汉人的细腻,将其衬托地更加美丽。

    “姐姐,姐姐伱在哪里?!”

    如此唯美的画面,突然被一声童真声打破。

    只见轻轻推动秋千的侍女停下了动作,而女子也从秋千上下来,娇小的身子却也初现玲珑。

    她的脸上露出唯美的笑容,然后美丽的双眸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片刻,果然便见到一名十一二的少年走了进来。

    少年身着墨黑与暗红相间的汉服,却也给其增添了几分稳重、成熟。

    而少年或许也是如此想的,小小的年纪,此时却一脸凝重,故作稳重模样。

    少女见了,脸上的笑意更盛,不禁问道:“弟弟为何而来?”

    闻言,却见少年动作一滞,却连忙转身就走,然后走出了院落,声音再次传来,“姐姐,父亲来信,母亲正在厅堂之中等待姐姐过去!”

    见到少年的动作,少女脸上的笑意更盛,不过听到少年的话之后,笑意却缓缓淡去。

    随即,缓缓走出了庭院,“你怎么又出来了?”

    门外,少年站立。

    听到少女之言,连忙道:“七岁不同席,姐姐虽然是我的亲人,但也有男女之礼!”

    “而且也不能擅入姐姐的闺房。”

    “善!”

    女子微微点头,欣赏的看了少年一眼,然后向厅堂的方向走去。

    见到少女没为难自己,倒是让少年松了一口气。

    ……

    片刻,少女再次返回,走进庭院,少女眉宇间带上了几分哀愁。

    “姑娘,家主看中的却是长安城之中的青年才俊,奴婢认为却是不错的,姑娘为何犹豫?”

    少女听了身旁侍女之言,却是微微摇头,然后吩咐道:“去将我的剑取来!”

    “……喏!”

    侍女欲言又止,不过还是转身进入了房室之内。

    少女走到杏花树下的石桌之前,缓缓坐下。就在这时,突然枝头传来一声“叽叽喳喳”之声。

    少女抬头看去,却见一只燕子停留在枝头,掩映在杏花之中。

    “燕儿,你来的倒是快……”

    此时的时节,燕子早早的飞来,可是此处乃是陇西,天气仍然寒冷,见到燕子的身影,却也不多。

    就在少女注视燕子之时,却见枝头之上的燕子突然变换了身形,黑白相间的翎羽突然变成了赤红之色,体型也变大了许多。

    尾部两根长长的翎羽犹如垂柳,周身上下出现淡淡的赤红神光,映亮了少女白皙的面颊。

    却见少女的樱桃小嘴突然张大,美丽的双眸怔怔地望着枝头之上的神鸟,整个人陷入短暂的凝固。

    “神……神鸟!?”

    少女反应过来,目瞪口呆地看着枝头之上的少女,小心翼翼的问道。

    “……姑娘,剑取来了!”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侍女的声音,少女转头看去,然后再次看向神鸟。

    却见神鸟再次变成了一只燕子,停留在枝头之上。

    见此,少女愣了愣,随即脸上露出了明媚的笑容。

    “铿锵!”

    少女接过长剑,随即拔出。

    冷冽的剑光照亮了一旁侍女的面孔,然后便见到一位少女在杏花满院的庭院之中舞剑,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看着眼前的少年,白止想到了百年之前一位才子创作的《洛神赋》。白止目光清澈,一片欣赏。

    然而在他的双翼之上,却见有淡淡的荧光闪烁,有神秘的花纹浮现。

    剑光停息,少女娇喘微微,将长剑还给侍女,然后坐在了石桌之前,抬头看向枝头之上的白止。

    少女将侍女支开,然后看向枝头之上的燕子,开口询问道:“你是神鸟吗?”

    “你认为呢?”

    白止反问,不过,白止的声音却也让女子更加确信,脸上带上了惊讶,随即目光炯炯地盯着枝头之上的燕子。

    良久,女子才继续问道:“神鸟为大汉神鸟,而如今大汉岌岌可危,不知神鸟又如何认为呢?”

    “王朝更替,犹如美人华发,八百年王朝,回顾历史,也只有周之一朝可比拟。”

    枝头之上的燕子淡淡的说道:“况且,大汉处处腐朽,也该行更替之事了!”

    “神鸟也是如此认为吗?”

    “不是我如此认为,而是事实如此!”

    一成不变,不知改革变通,是注定会被时代所抛弃的。

    “如此……”

    不知少女有没有听懂,却见她沉吟片刻,随后才微微摇头。

    “不知神鸟为何来此?”

    “听闻神鸟自从两百年前苏醒之后,便再无踪迹……”

    少女目光犹如星辰,望着燕子,等待着燕子的回答。

    “寄情于山水,周游天地,今日至此,或许会停留一段时间。”

    白止回答。

    “原来如此!”

    少女点头,然后又道:“既然神鸟至此,便让我好生招待,以尽地主之谊!”

    “也可。”

    “尚未介绍,小女子名叫李歆霓。”

    “李歆霓?我记住了!”

    白止点头。

    随即,李歆霓看着神鸟,不禁好奇地问道:“古籍记载,神鸟自秦时便存在,时至今日,不知道神鸟真正的年龄又有多大呢?”

    白止愣了愣,陷入了回忆,一时间,却也算不清了。

    少女以为神鸟不愿回答,却道:“歆霓今年不过十岁有三,家中父亲也开始为歆霓寻找如意郎君了……”

    少女敞开心扉,诉说幽幽心事。

    (本章完)


  (https://www.lewenwuxs.com/3974/3974206/11110930.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w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xs.com